儿子从小就一直由我负责理发,当然了,所谓了理发就是拿着那种儿童理发器、上上卡尺,然后咔咔咔一通推,虽然说用儿童理发器也可以弄出很多造型,但是咱主打的就是省心省力,造型啥的绝对是没有的。
(图源 :pixabay)
儿子以前对此毫不介意,推成啥样是啥样,反正帅不帅的他没概念。我一般用3毫米的卡尺,剪完头精精神神、清清爽爽,儿子很是开心。
当儿子大一些后,爷爷和妈妈都看不惯我糊弄的理发方法,纷纷上手给儿子理发,做个造型啥的,不得不说发型上收拾一下,小孩看起来好看多了。
不过剪发还要弄造型,自然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,时间一长,孩子就坐不住了,毕竟理发时,脖子脸上都是头发茬,很是难受(痒),所以儿子还是倾向让我理发,久而久之,理发这活就彻底归我啦。
话说小学高年级以后,儿子知道臭美了,我有时想给他剃光头或者剪很短(比如3mm),他就不肯干,必须要9mm或者12mm以上,但是那样我就要经常给他 理发,于是我们就砍价还价,一般都是剪6mm或者9mm。
这期间我想让他(带他)去小区里的发廊(或者叫理发工作室)理发,他却很是抵触,大概还是觉得我剪得又快又好吧。理发工作室有个缺点,还要预约,所以既然他不愿意去,那我就继续充当TONY老师好了。
话说,周末看儿子的头发又觉得有些长了,一点不利索,于是周日晚上我决定给他理发,又是一番砍价还价后,最终定到这次剪6mm。
于是我给理发器上好卡尺,仔细核对了一下,是6mm无误,TONY老师开工啦。
和以往一样顺利,咔咔咔就完成大面的修剪,接下来我要去掉卡尺,做精细造型了(其实没啥造型,就是修修耳朵边上的长头发等)。
当我小心翼翼地给儿子处理耳边头发时,媳妇突然拿着手机过来,说是历史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些要背诵的知识点,她随便测试一下儿子,看他都是否知晓。
她在考儿子的时候,我一遍给儿子修剪头发一边听着这些历史知识,嗯,不错,虽然有些细节内容我忘得差不离,但是大部分内容我都还记得呢。
然后修完头发,发现儿子耳旁有那么一块头发似乎很高,肯定是之前大面积扫荡的时候没扫到,于是又按上卡尺,准备给这块扫荡一下。
结果真的扫荡下来很多头发,我心中暗暗给自己点个赞:“不错,我的眼睛就是尺,这块头发果然多很多,不然怎么又剪下来这么多呢?”
可是忍忍觉得似乎哪里不对,哪里不对呢?就是怎么感觉周围的头发还这么多呢?明明我都剪过一遍了,哪里出问题了呢?
等等,我不会是上错卡尺了吧?推发的动作停了下来,看一眼卡尺上的数字,果然是3mm,完蛋了!话说这卡尺也是的,非得一个卡尺上两边各放一个规格,我刚才心不在焉,把卡尺装反了。
看儿子耳旁这片头发明显少了一大块,无奈之下,我只好用3mm又给他整个扫荡一篇,看到几乎和光头一样的造型,儿子沮丧地说:“完了,变光头强了。”
于是我只好安慰他,这样多好呀,多干净呀,多清爽啊,精神小伙子,安慰一会后儿子又开心起来,然后洗澡过后就把这事彻底抛在脑后啦。
(图源 :pixabay)
早晨送他上学的路上,从车内后视镜看了一眼他的小光头,逗他说“光头强”,可是这时儿子已经完全不在意啦,哈哈,果然还是小孩子啊。
不过下次我决定还是带他去理发工作室剪发吧,毕竟是初中生了,多多少少咱得注意点形象——虽然光头强的形象也不差,哈哈哈。